支撑材料

课程思政论文展示

返回

赵梦瑶 踏进中医门,做好中医人

发布日期:2022-11-20 作者: 来源: 点击:

踏进中医门,做好中医人

摘要:“中医”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

一、初见乍惊欢

岁月不居,时节不留,中医学几经浮沉,已有千年的历史。而我在2021年的九月,循着前人的足迹,来到了这里——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启了我的中医之旅。

“为什么会选择中医这个专业?”从高考志愿填报完成后很多人都这么问过我。原因是什么,我也从未细想过,大概是小时候醉心于中医养生的奶奶的耳濡目染,大概是厨房灶台上的砂锅泛出的中药味和我被推拿后身上冒出的一大片红斑在我的记忆里埋了根,大概是小时候体弱多病,被妈妈戏称住在医院的我心里的豪言壮语。 记得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正处在高二时期的我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漫长寒假,这是时隔很多年中医药这个词又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而那时候被高考和成绩所困的我,对于中医仍是镜中花水中月。

再然后,便是高考结束,拿到志愿报考书时,我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高中班主任指了指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中医学说:“不如选中医吧!你性子静,适合当个医生。“而父母因为我的贫血举双手赞成”就学中医吧!自己可以调理自己的身体。“那我是怎么想的呢?还记得那时候正赶上郑州的特大暴雨,考完试百无聊赖整日沉迷网络的我早早知道了这个消息,全国各地的人们自愿在网络上充当起暴雨救急消息的窗口,”这有个女生,手机快没电了,雨太大了,请求救援。”“这里有列地铁,被困在这几个小时了,水要漫上胸口了!”在泛滥成灾、洪水横流的另一端不断转发求救消息,急救知识的我,想起了之前的决定,暗暗下定了决心,学中医吧,就学中医,有需要的时候,帮的上忙便好。

刚开始学习中医的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神奇世界。“什么是中医?”我给自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结束大一上半学期课业的我终于可以给出回答“原始社会开始,“中医”的轴卷就此展开,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被人们口耳相传,再之后秦时医和首次提出”风雨阴阳晦明“的六气致病学说,《黄帝内经》等经典初步确立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为各朝各代的求医之士广开门路,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刘完素、补土派李杲、攻邪派张从正、滋阴派朱震亨不拘泥古,开拓创新,温病四大家吴有性、叶桂、薛雪吴瑭等人为终身致力于温病学的研究,并为其发展闯出一片天地。放眼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唐宗海、朱沛文、张锡纯、恽铁樵等众多医者克服百难,将中医的火种于艰难时延续下去。他们都是中医,他们集合而成中医的定义。

“中医应具备哪些素养呢?”这是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半年之后的我翻出了《大医精诚》:中医应具备的素养第一是精,医道乃是“至精至微之事”即是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晋葛洪《抱朴子》有言“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功。”这说明笔耕不辍、一心钻研是中医治学的梗柢,我想大概没有患者会希望自己遇到一个庸医吧。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应有“大慈恻隐之心”进而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恃己所长,经略财物。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此二者,才应是当今中医发展所必须。

二、久处亦怦然

现在,好像是中医学发展最好的时代。当今,基于国家的重视,中医学迅速发展,在寒假回家,和妈妈四处闲逛时,总是能看到新开的中医馆和推拿店,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馆和中医学者很好的反映了国家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显著增强。在科学研究方面,屠呦呦研究员通过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慢病临床科研网络的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科研一体化新模式的建立。这种种成就都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但在肯定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医目前发展的不足之处。中西医结合发展没有落到实处,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身为新一代的中医文化传承人,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使命,我们义不容辞。

如何做好中医人,第一步需要做的我想便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中医,我的答案是如同上文所说希望学有所成后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再然后,便是要坚定自己成为一个中医的信念。当前,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医仍存在大量争议,我曾经多次看到一些中医黑通过在各个主流网站上,通过带节奏引导舆论,灌输中医无用、中医治疗只是跳梁小丑的赚钱把戏等负面信息,使人们对于中医的态度游移不定,这不禁让我想到《扁鹊传》中认为“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的齐桓公,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若是无用,又怎会延续千年。早在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便已提到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积极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医学科学。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因此,就像确立一个目标坚定它一样,在未来的日子,相信中医,维护中医,改变人们对于中医的错误认识,这是我应该为之奋斗的。

其次我发现人们对于中医的不信任,另一方面还来自于中医自身的水平不够,所以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要更加注重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一个中医入门者,在初步学习理论体系的三个月里,从中医学的概念出发到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从气一元论到阴阳五行;从脏腑生理特性到经络功能,我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情况,了解到各脏腑的生理特性功能及相互作用,习惯于拍下课堂上各种各样的ppt然后发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这三个月里,我读《华佗转》、读《大医精诚》、读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风骨,读中医药文化流传千年的精神,但我清楚,这些对于中医学习来说,只是沧海一粟,只是开始的最最简单的一步。但我相信,把第一步走牢走实,潜心学习,不断求索。终有一天,对于中医,我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很喜欢“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这一句话,那千载之后,尔等中医学子,必依先圣之行,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中医药学习,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