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我是中医人
一、邂逅
2021年的夏天,我收到了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文学作品中描述这一份意义非凡的通知书时所用的词语是宏大的,譬如“尘埃落定”。坦白来说,得知录取结果时我并不惊讶,因为它是我提前批的唯一志愿。和其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对中医知之甚多的同学不同,在人生的前十八年,中医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熟悉是因为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饮食还是日常起居,它无处不在。中成药是家中必备药物,家人身体不舒服时会找老中医针灸、推拿。陌生是因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夏日为何要夜卧早起呢?针灸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呢?各脏腑之间是怎样配合工作的呢?我并不清楚。可我相信这一份录取通知书将引我走上通往中医奥义的道路。
二、彷徨
初学中医,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疏离和陌生、对于文化深层价值取向的不了解,使我在初步接触到中医系统课程时是迷茫和慌乱的。我的一位朋友在知道我是中医专业的学生后表示惊讶与不解。在他看来,中医是一门经不起检验的“伪科学”。社会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偏激的语言攻击中医,以傲慢的姿态审视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西医至上,中医是落后的糟粕”,诸如此类的观点是他们的得意之作。当时的我是气愤的,可又有一种无力感,因为我对于中医仍是一知半解,我甚至找不到准确的语言反驳他们。这样的问题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我,能学好中医吗?
三、坚定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已经过半。吴元洁老师给我们布置了“难点解析”的小组任务。第一个难点便是——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疗效事实是反击质疑最有力的武器。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不负众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新冠肺炎属于 “疫病”范畴,即“瘟疫”。历代医家有许多关于瘟疫的描述。《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我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据邓云特先生统计,中国古代较大的瘟疫至少发生过254起。目前,中医专家普遍认为此次疫情病机是“湿毒上受”,“湿困表里,肺胃同病,如遇素体肺有伏热者则易邪毒内陷,变生厥脱”,所以要“遏阻传变”“扶正祛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诊疗特点是辩证论治。湿邪郁肺便化湿解毒,宣肺透邪;邪热壅肺便清热解毒,宣肺透邪;邪毒闭肺便宣肺解毒,通腑泄热;内闭外脱便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新冠病毒的来袭是一场新考验,但其中的“考点”可能都在中华民族千年来积累的智慧之书里。4900、85.20%、80.80%(数据截至2021年2月17日),这三个数字,分别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支援湖北的中医医务人员人数、全国总体的中医药参与率与五个省市服用中药患者中出院和症状改善的平均有效率。此次新冠疫情,根据诊疗方案的指导,武汉同济医院推出了3个中药协定处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推出透解祛瘟颗粒,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拟了“江中抗疫1号”和“江中抗疫2号”方应用于临床。截至2021年3月3日0时,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中医药治疗的病例达到92.58%,其中湖北省和武汉市分别为91.86%和89.4%。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首批52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数据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相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了2天,体温复常时间缩短了1.74天,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了2.21天。中西医结合组有两例患者从普通型转为重症,单纯西药组有6例。在临床治愈率上,中西医结合组比西药组高30%。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7例轻症和普通型患者,治疗以宣肺排毒汤和清肺排毒汤为主,配合颗粒剂随症加减,有的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一组组有力的数据让我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中医,摇曳在中华文明时间轴上的璀璨明珠。
四、奋进
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创医学,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国人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回眸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一次次历经时间检验的经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不断总结升华,凝聚成独具特色的中医理论精髓。走进新时代,兼容并蓄、包容开放的中医药不断吸收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理论思想,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中医特色优势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价值,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是属于我们的最好的时代。从“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到强调“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系统的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与新要求,中医药事业融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现在的我已明白,那份录取通知书将我引进了中医的大门,而入了中医门,便要担起责任。中医走进新时代,新时代的我们是继承人,更要做“发展人”。让我们与中医一同成长,深入挖掘中医药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体现其时代价值。我相信,古老的明珠今日仍能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众志成城,未来可期。我骄傲,我是中医人!